01測試背景
客戶反饋其生產的鍍鎳鋼片(LC)和FPC軟板貼合過回流焊后,鋼片接地電阻增大,爐前電阻均值0.06Ω,爐后電阻均值2.88Ω,超5Ω的不良率約為11%。故委托優爾鴻信實驗室進行測試分析,以期找出產品失效的原因。
02失效現象驗證
接地電阻測試:
03實驗方案
3.1表面污染物分析:
1、Py-GCMS分析鋼片表面是否有有機污染
2、EDS分析鋼片表面是否有異常元素
3.2鋼片鍍鎳氧化鎳層是否偏厚:
1、FIB測試氧化鎳層厚度
2、EDS分析確認氧含量
3、模擬回流焊,測試氧化對鋼片阻值影響
3.3不良品與良品所用鋼片之特性對比:
1、表面粗糙度測試
2、鋼片鍍鎳層厚度測試
3.4導電膠與鋼片和軟板之間是否有氣泡、間隙:
切片測試,確認層間是否有間隙或氣泡
04鋼片表面污染物分析
4.1Py-GCMS測試:
未在送測鋼卷表面發現有機污染物。
送測的鍍鎳鋼卷
檢測數據:
將高溫裂解碎片分子進行氣相色譜質譜分析,從而推斷原樣品的成分組成及結構信息等,結果顯示未在送測鋼卷表面發現有機污染物。
4.2表面成分分析(SEM+EDS):
良品:
不良品:
通過EDS分析,良品及不良品鋼片表面成分無明顯差異,未在鋼片表面發現異常元素,氧含量低。
05鍍鎳鋼片氧化鎳層分析
5.1FIB測試:
FIB測試發現鋼片氧化鎳層極薄,放大到五萬倍也難以發現(推測氧化層只有幾納米),之前鋼片表面成分分析也表明,鍍鎳鋼片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氧,含量低。
5.2鋼片模擬回流焊驗證:
據客戶提供的信息,將鋼片進行模擬回流焊驗證,測試前后電阻值。
模擬回流焊前后,鋼片阻值無明顯變化,說明壓合及過SMT造成的鎳層氧化對鋼片阻值無明顯影響。
06良品不良品鋼片特性分析
6.1表面粗糙度測試:
表面粗糙度,指加工表面具有的較小間距和微小峰谷不平度。粗糙度大,有利于導電膠和鋼片粘結。通過對比,發現良品的鋼片表面粗糙度大于不良品。
用SEM測量鋼片鍍鎳層厚度,不良品鎳層厚度在1.3微米左右,良品鍍鎳層厚度在2.2微米左右,良品鍍鎳層厚度比不良品鍍鎳層厚將近1微米左右,同之前FIB測試結果相近。
通過對鋼片表面進行成分分析,發現不銹鋼里的Ni、Cr有向鍍鎳層擴散的趨勢。良品鎳層較厚,擴散相對慢一些。通過模擬回流焊實驗,未發現這種元素擴散對阻值有影響。
07導電膠與鋼片及軟板之間的
氣泡、間隙分析
7.1切片測試:
通過切片測試,不良品,導電膠和鋼片、導電膠和軟板間發現長條間隙(長度在十微米到八十微米之間);良品間隙相對短。間隙變長,會減小接觸面積,增大阻值。
7.2壓合條件:
1、導電膠和鋼片:120℃、滾壓、速度0.4±0.1m/min
2、導電膠和軟板:
貼合吸頭150℃、壓合180℃、300s;
固化條件:160℃、3h
從客戶提供的熱壓條件及固化條件來看,導電膠里可能使用了環氧樹脂組分。在固化時會出現收縮,產生內應力。當內應力大于導電膠和粘結物質的結合力時,易于產生間隙。
08結論與建議
結論:
1. 對不良品原材料鋼卷進行GCMS測試,未在表面發現有機污染。通過對比不良品和良品鋼片表面成分,未發現異常元素。
2. FIB測試未在不良品鋼片表面發現明顯氧化膜,表面成份分析氧含量也很低,鋼片模擬回流焊前后的阻值差別不大,基本可排除鍍鎳層氧化膜過厚對阻值的影響。
3.良品的鋼片表面粗糙度大于不良品。粗糙度大,有利于導電膠和鋼片粘結。
4.對不良品進行切片,導電膠和鋼片、導電膠和軟板間發現長條間隙(長度在十微米到八十微米之間)。長間隙的存在,會減小接觸面積,增大接觸電阻。
建議:
增大鋼片表面粗糙度,優化熱壓條件,有利于增大膠體的粘結,減少間隙。